2011年6月13日 星期一

都蘭的農友

台東都蘭,在台灣的東南海岸,一個碧海藍天之地。歌手巴奈、那布夫婦與淑華、俊傑夫婦,開始他們的自然農稻田耕作。這將是我與小美在南澳之外,第二塊不耕地種植的稻田。

趁著前往台東演出的機會,我與小美跑到都蘭去幫他們育苗。

寄件者 台東都蘭 自然農稻田育苗
##ReadMore##

將休耕田復耕,首先要搞清楚水從哪裡來、往哪裡去,再觀察田裡的植物狀態,就可以了解田裡哪裡高哪裡低。

這塊田裡一邊密佈豆科的綠肥植物「太陽麻」,另一邊幾乎沒有綠肥植物,但是自己萌發的稻子與稗草很多。解讀出來就是:前者地勢高一些,後者地勢低易淹水。因為豆科植物怕水淹,而稻子與稗草在水生環境非常活躍。

決定將秧田做在出水口附近,就在田的一半之處。

令人驚訝的是,排水口附近居然有溪蝦與鱉!好乾淨的水。這將會是塊福地。

按部就班,將秧田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完成。

只移除秧田所需範圍的草類,並圍起水路以方便每天的澆灌。
寄件者 台東都蘭 自然農稻田育苗
寄件者 台東都蘭 自然農稻田育苗

俊傑(Calaw)整平苗床。由於颱風來臨,時晴時雨,田地泥濘,所以改用圓鍬抹平,取代木板拍打。
寄件者 台東都蘭 自然農稻田育苗

接著,是非常隆重一步:撒下種子之前,祭拜祖靈、祭拜天地。布農族的那布領頭,用布農語祭拜。
寄件者 台東都蘭 自然農稻田育苗

布農族的俊傑也跟著祭拜。每個人都撒酒、敬酒、唸禱詞。
寄件者 台東都蘭 自然農稻田育苗

我也祭拜天地。在客家人對天地的敬拜中,最重要的是「伯公(土地公)」。我祈求伯公保佑這一期的稻作順利,田裡的動植物都長得漂亮。
寄件者 台東都蘭 自然農稻田育苗

很慎重的撒下稻子的種子。
寄件者 台東都蘭 自然農稻田育苗

俊傑與那布也接著撒種。他們倆是將是這塊田的主要看顧者。
寄件者 台東都蘭 自然農稻田育苗
寄件者 台東都蘭 自然農稻田育苗

然後覆蓋上薄薄一層土,保溼、防鳥,希望秧苗長得更好
寄件者 台東都蘭 自然農稻田育苗

田邊的觀眾,自己玩起來了。
寄件者 台東都蘭 自然農稻田育苗

覆蓋草葉後,完工!草葉覆蓋非常重要,保溼、防鳥,可以提高發芽率。自然農的耕作,經常學習自然。 兩塊苗床上,一塊鋪上剛割下的青草,一塊鋪上已開始在地上分解的乾草。
寄件者 台東都蘭 自然農稻田育苗
寄件者 台東都蘭 自然農稻田育苗

完工後的合影
寄件者 台東都蘭 自然農稻田育苗

2011年5月27日 星期五

冠宇小美の南澳種稻記2011 不耕地插秧

R0020288

自然農的基本想法是什麼?是「不耕地、不靠外來之物、不將田裡之物攜出、不與蟲草為敵」。眾多生物在田裡共存共生,是自然本來的面貌。

人類的農耕手段總是蘊含著與自然衝突的因子。不耕地插秧,就是希望讓稻田盡量接近自然本來之面貌。

R0020283

一枝枝的稻秧插入田中,身旁的草類,或被保留或被割除,都盡量不斷根。割下的草葉就留在田裡,提供福壽螺當食物。

R0020275

今年插下的水稻有三個品種:高雄145、台中秈10號以及「四姊妹」。

「四姊妹」是什麼?去年在鳳林插秧時,有四位政大的學生來幫忙。當時插下的秧苗是我們不知名的品種,經過自家採種、選種後,今年開始種在南澳。由於不知名,我們都暱稱這稻子「四姊妹」,讓我們記住當時四位妹妹來援農的義舉。

高雄145最初是鹿野「感恩米」的壬佶所贈,去年又在花蓮鳳林我們自家採種而得。其實品種在經過幾年的自家採種後,會隨著當地的風土而漸漸演化出適應當地的基因,對於農改場來說,這是變種,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了。但這樣的結果是我樂見的。本來就應該種植適應當地風土的植物,「適地適種」不是嗎?所以我們的「145」應該不能繼續叫145了吧,索性把它改成「伊市舞」好了,哈哈。

台中秈10號是有名的秈稻,具有秈稻易於人體消化的特性,又有部份梗稻的黏性口感。這次的種子是由南澳的秀明農法農友所採種提供。

冠宇小美自然農 不耕地插秧 南澳2011

冠宇小美自然農 不耕地插秧 南澳2011

一般的手工插秧,就已經被認為非常累人了,我們所做的不耕地插秧,更是可以把體能逼到極限。這樣的操勞之中,身體機能卻非常健康,吃得好睡得飽。

我的生活裡,音樂的工作勞心,而田裡的農事勞力,剛好是很好的平衡。音樂裡心靈的飛躍,與農事裡單純生活帶來的身心寧靜,都是生命中難得的美好。

冠宇小美自然農 不耕地插秧 南澳2011

冠宇小美自然農 不耕地插秧 南澳2011

「不耕地,讓眾多生物在田裡共存共生」這樣的心願,在這個處處講究效率的社會裡應該很難受人青睞,甚至還會被人嘲笑吧。目前,我們做得還滿開心的。所以,這樣累人的事,就讓我們這樣的傻瓜來做吧。

冠宇小美自然農 不耕地插秧 南澳2011

接下來就是補秧與除草了。自然農的除草非常有趣,也秉持著「眾多生物在田裡共存共生」的原則,不與蟲草為敵。以後慢慢的說。

2011年5月17日 星期二

大港口部落 石梯坪稻田復耕

港口部落 石梯坪復耕插秧 舒米如妮的田

藝術家 舒米如妮 把家裏的田復耕,重新種下水稻。我們一群南澳的農友載著秧苗前往支援她。

原本以為要跟著舒米如妮一起下田插秧,沒想到大港口部落的一群壯丁、長者、加上恰好來遊玩的大學生,各各都是厲害的插秧手,我根本沒機會站進田裡。所以我拿起相機,拍下動人的時刻:20年了,這塊田歷經長達20年的休耕,現在,在時晴時雨的東海岸劇烈變幻的天氣中重新插滿了稻秧。

現在的農村裡,鄉村地區人口大量外流,60幾歲的農夫還被稱為「年輕」。我常常努力想像著,當現在這群「年輕」的農夫再也耕不動田,而鄉村的壯年人與孩子們流入都市再也不回頭,農田裡會是怎樣的景象?難道是請外籍勞工來耕田?

舒米如妮的田裡,充滿了我想像不到的想像。祝福她。我們相約收割時節再聚。

港口部落 石梯坪復耕插秧 舒米如妮的田

港口部落 石梯坪復耕插秧 南澳自然田農友載來秧苗港口部落 石梯坪復耕插秧 舒米如妮的田
港口部落 石梯坪復耕插秧 舒米如妮的田

港口部落 石梯坪復耕插秧 舒米如妮的田

立報:舒米如妮 海洋牽絆織就阿美鄉愁

2011年4月21日 星期四

空心菜黏土丸子(福岡正信真是讚)

R0020115

那天太陽太強了,我想種空心菜,卻不想蹲在陽光下曬,索性就用田裡的土拌入空心菜種子,沾點水,在樹蔭底下輕輕鬆鬆,搓了一些黏土丸子。啊,好涼好爽。

然後,就將黏土丸子丟到菜畦上,凌亂地覆蓋上麥稈乾草。就這樣,完畢。

R0020131

幾天後,仔細看看丸子們,你們還好嗎?全都發芽了!有的探頭,有的伸腿。

R0020116

空心菜的第一對葉子是「Y」字形的,好像在說:葉(耶)!成功! <---這是一個冷笑話... R0020123

自然農法的先驅者,日本的福岡正信使用黏土丸子種植稻米,以達到自然農法「不耕地」的要求,讓農田能夠累積腐植質,並成為各式生物繁衍的舞台,不需外求就可以讓土壤肥沃起來,就像森林的土壤一般。

其實福岡正信也建議大家用黏土丸子來種菜:混和多種蔬菜種子與田間土壤,搓出一粒一粒的黏土丸子,然後撒入菜園裡。然後,天候狀況合適的時候,某些菜就會長出來,而其他的種子就在土裡等待時機。收成這些蔬菜的方法就像採集野菜一般。他抱持著「無」的態度,認為人類的耕作經常只是在破壞土壤,多做無益。

真的,像我搓搓丸子就可以種空心菜了,何樂而不為?

可惜福岡先生在前幾年已經過世了,沒機會跟他多請教。但我還是想跟他說:「福岡先生,讚喔」。

-----

我寫給福岡正信的信:

給福岡正信先生的信(1)

給福岡正信先生的信(2)

給福岡正信先生的信(3)

2011年4月16日 星期六

季節限定:桑葚果醬

你看看,田邊那棵桑葚樹,那是什麼樣子!結滿了桑葚,紅紅黑黑一串又一串,把樹都壓彎了,真是太誇張。就像是在呼喚著:來吃我吧...

R0020002

想想也是,我最近很喜歡吃果醬土司,但是你知道嗎,沒防腐劑的果醬好貴,幾口吃下肚就花了將近100元。所以,這顆桑葚樹的呼喚時間正剛好。

而且,這是一年中難得的桑葚結果季節,現在不吃又要等到何時?所以我採了一小袋,回家做果醬。

R0020006

我配了一下紅黑的比例,然後又摘了鄰近農友超甜的的「毛毛蟲」桑葚(不知道什麼品種,只見他長長一條條像毛毛蟲),增添一些滋味,拿回家洗了洗就開始煮。

R0020012

我用自己猜想的簡單的方法做果醬。沒關係,反正成敗都是自己吃,哈哈。

就是桑葚加點水、鹽、檸檬汁、黑糖一起熬一熬,感覺桑葚縮小到一種境界就關火。

然後,拿出果醬空瓶,裝罐,放入冰箱。就是一小罐自製的桑葚果醬啦,保證沒有防腐劑,而且,季節限定,桑葚樹下個月大概就不結果了。

R0020039

2011年4月12日 星期二

蕎麥的一生

鳳林自然農 蕎麥結實
蕎麥結實

蕎麥麵我吃過,但蕎麥小時候到底長得什麼樣、成熟了又是什麼樣?今年終於陪著蕎麥長大,看了它的多變樣貌。

收割蕎麥 20110223
收割蕎麥

蕎麥種子來自日本長野縣「Shalom 舍廬夢」民宿的自然農朋友。2010年11月中旬種下,很快就發芽,破土而出。
蕎麥 幼苗

第一對葉子漸漸張開
蕎麥 幼苗蕎麥 幼苗蕎麥 幼苗蕎麥 幼苗

漸漸地,莖上的紅顏色越來越明顯。原來蕎麥穿著紅褲子啊。他的莖看來水水嫩嫩,但其實非常硬挺。葉子是獨特的「心型」。
蕎麥 一個月大
蕎麥 1個月大

再一個月後,也就是播種後2個月,蕎麥已經開著白花,吸引著各式蜜蜂昆蟲來採蜜授粉。
鳳林自然農 蕎麥開花
蕎麥 2個月大

蕎麥的小白花近照
鳳林自然農 蕎麥開花

花朵授粉之後,接著出現了顏色的大轉換:白花變成了鮮紅色的穀粒。在一片綠色世界裡,好醒目!
鳳林自然農 蕎麥結實
蕎麥 2.5個月大

接下來紅色退去,漸漸成熟,一個月後,也就是播種後3個月,成了咖啡色,穀粒飽滿。已經可以收割了。
蕎麥成熟的穀粒
蕎麥 3個月大 即將收割

收割蕎麥 20110223
收割蕎麥

我將收割下來的蕎麥植株綑紮成束,倒吊在室內乾燥。這些是我用來當下一次種植的種子的,所以要細心呵護。
蕎麥倒吊乾燥

倒吊乾燥一個多月後,終於到了最後一步。將蕎麥穀粒打下來收藏!過程中隔壁的阿嬤也來幫忙,感謝她。路過的鄰居都在問這是什麼?乾燥花嗎?台灣少有人認得這種植物。
蕎麥乾燥完成 脫粒收藏

最後,穀粒!鼓勵!由一點點的蕎麥,變成了一小簍的蕎麥。這都是陽光、雨水、空氣與大自然各式動物生命合作而成的作品。
蕎麥乾燥完成 脫粒收藏

當然啦,我也取下了幾顆來試吃看看。有一種特殊的香氣。好希望下一次能成功擴大種植,讓我的餐盤裡多一道「蕎麥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