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5日 星期三

烏龍新聞

一位皮膚黝黑,精瘦幹練的農夫,捧起小店老闆的奉茶,談到今年報紙媒體的一樁烏龍事件。

今年春節前花東縱谷為了提振觀光,大力行銷「百里花廊」,也就是年底二期稻作收割後,讓花東縱谷的農人們在田裡遍撒綠肥植物(例如油菜花)種子。預計從花蓮壽豐到台東鹿野,讓七千公頃的農田聯成一氣,形成號稱「百里花廊」壯觀的花海。由於報紙媒體開始報導時,綠肥植物們還沒長成開花,記者拍攝不到壯麗的花海景色,只得用去年的資料照片充數。

但接下來,由於農人們提早插秧,所以打田整地的時間也提早了,綠肥植物並未形成花海,就被鐵牛、火犛及各種農機打進土裡做肥料。遊客們看到報紙媒體的報導,以為花東縱谷真的開滿了花,紛紛在春節前的短暫假期前往欣賞。但是,哪裡有「花海」?喝著茶的農夫說,還好池上與關山之間有幾塊田裡的花沒被打田打掉。小小幾甲地,「也算是花海啦」。

農人們的耕作腳步的快慢,直接影響了當地的地景。


為何提早插秧?

去年就聽人說過,早早在春節前插秧並不會讓秧苗早早成長,只是把秧苗放到田裡,多費工而已。今年春節是少見的冷冽,早插秧還得冒著禾頭(客語,意即秧苗)凍死的風險。那為何農人會想要早點插秧呢?我很想聽聽農人們的想法。拿這問題問資深稻農阿通叔。

「為甚麼?因為很多人做事都是跟著別人屁股後面做。有人插秧,就快快跟著插,也不管是不是太早。前幾年氣候暖,給他們種成功了。但遇到今年這種天時,就會出問題。」

「從前,到了元宵節前後才是大蒔(很多人插秧)的時節。元宵節那陣子田裡很熱鬧」

我也拿同樣的問題問了農夫直購的稻米栽培者蕭大哥,他的答案是:問題出在秧苗場。

秧苗場為了省事省工,希望在農曆春節前將秧苗出清,這樣他們就不用在過年的休假期間費工夫花成本去照顧秧苗。「讓你把秧苗插在田裡,讓你自己去照顧,當然比他們照顧來得省事省工,秧苗場是這樣想的」

「插秧時節擠在一起插,幾個月後就會擠在同一時期收割,然後大家搶著烘乾稻穀。若遇到雨天,怕收割下來的稻穀發芽,運載稻穀的卡車更是在米廠外排隊排到半夜不歇」

「米廠也因為要應付短時間大量湧入的烘乾需求,必須購置更多烘乾機,投入的資本大大增加。而這些設備卻又都只是為了因應短期間尖峰的需求,並不經濟。若能將插秧期間拉長,大家不要搶著插秧,收割時間就可以分散,烘乾入庫這件事也可以更輕鬆。」

萬安社區有機米栽培區一隅03
攝影 邱德興

慢與漫

「更重要的,可以維護農村的景觀。插秧期拉長、收割期拉長,遊客可以更有機會在田裡看到農村的活動,這是農村觀光的資源、活的景觀,更能表現出農村生活『漫與慢』的價值觀- 緩慢的浪漫,這正是都市生活裡缺乏的」

想想今年「花海」的例子。如果各地政府除了整合農人們一起種綠肥之外,還整合大家分散打田、插秧的時間,花海就真的可以出現在花東縱谷裡了。幾個月後稻穗漸漸成熟,稻田裡一片澄黃,而由於收割期分散、拉長,這種壯麗景色持續的時間可以更長,遊客更有機會體驗縱谷的美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