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5日 星期四

優人手中田- 千年跨越

R0018152

台灣現有山地陸稻栽培特性類似於爪哇型稻,
據學者研究推論為原住民自南太平洋諸島東移時,
為因應主食暨釀酒之需而攜入繁殖而來


-- 花蓮區農業專訊73期(2010年10月25日)

優人手中田旱稻即將收割
忍不住要讚嘆,這旱稻實在太美了
泰雅族阿嬤給的種子
種在優人神鼓的木柵山上劇場
八個月後 結出了百倍的米粒
我們陪著旱稻 又完成了一世代的循環
##ReadMore##
R0018179

據人類學者的研究
古時候的南島語族原住民
用旱稻來釀酒

可以想像 千年前的人類
也曾站在這些旱稻旁欣賞
讚嘆自然的奇蹟嗎?

R0018151

千年後的某一天
也許也會有個人
站在這些旱稻的後代旁
端祥著垂頭的稻穗
遙想千年前的我們
讚嘆我們
是怎麼樣與自然合作
培育出生命力這麼強健的稻子!
這就像一場跨越千年的接力賽
一棒交給一棒
一代傳一代
人類生命苦短
但在這些旱稻身上 似乎留下了微微的印記
一思及此 我不禁心情激動萬分

這些充滿野性美的稻子
即將收割

R0018166

我在收割前的星期三下午
先採下了優秀的種子
作為來年播種之用
優人神鼓的成員們在我身旁
一邊欣賞我採下的「金牌選手」
一邊說說笑笑
超熱鬧

R0018155

對 耕種就應該要有這樣愉快的心情
才能面對多變的氣候帶來的挑戰

謝謝優人們

我採完種子
旱稻們就開始欣賞
優人們的排練

R0018192

後來
優人們把旱稻種子吊在辦公室裡晾乾
很酷的辦公室 不是嗎!

2樓優良種子

2010年11月22日 星期一

從種子到開花:「第36個故事」

【第36個故事】桌布

昨天聽到雷光夏與侯志堅創作的電影音樂「第36個故事」獲得2010年金馬獎的最佳原創歌曲獎,心裡的高興整個爆開來。很想跟每個人說:那是我錄的音樂!我錄的專輯!

所以,不好意思,讓我這個錄音師農夫在這個「愛吃飯」的地方插播一下喔...

寄件者 雷光夏「第36個故事」電影原創音樂錄音

從原始的音樂demo一直到整個作品錄音完成、電影上映、得獎,我好像看著,一顆種子慢慢發芽長大,現在,開花了呢!

寄件者 雷光夏「第36個故事」電影原創音樂錄音

那是個燦爛的夏天。

與光夏、侯志堅工作,是非常愉快的經驗。那段錄音室時光,每天中午開始在錄音室工作,談笑風生,直到傍晚收工。一般音樂人都很喜歡熬夜工作,菸酒檳榔不離身。但在這次的錄音裡,我們在太陽下山時就休息,然後一起開心的吃晚餐,就像在學校玩社團一樣。回到了單純的時光。

光夏是主唱、侯志堅彈鋼琴、秀秀(徐千秀)彈吉他、Kinya彈Double Bass。為了保持音樂的流暢,讓音樂有最自然的呼吸感覺,我們採用一氣呵成的錄音法,讓大家在錄音間裡同步演奏,就像在舞台上一樣。

寄件者 雷光夏「第36個故事」電影原創音樂錄音

每一首歌都錄了好多個版本。聽眾、觀眾們在電影院、CD裡欣賞到的動人的音樂,只是其中的一個版本。其實有時候興致一來,例如侯志堅彈了許多瘋狂的鋼琴版本(附帶耍寶動作),讓在場的音樂人都笑翻了肚子、或是光夏噘起嘴來嘟噥嘟噥講奇怪的話,這種錄音室佚版,都變成我們美好的回憶,一個屬於夏天的回憶。

寄件者 雷光夏「第36個故事」電影原創音樂錄音

2010年11月4日 星期四

拜訪川口由一之3- 自然農講堂

R0015976

搭著小巧乾淨的電車,由京都出發,穿梭在田野之間,我要去拜訪川口由一。

日本的鐵路系統四通八達,班次綿密,搭著火車就可以到小小的小鎮。窗外的稻田剛插完秧。嘿,這是六月時節,在台灣南部,稻子都已經收割了,在日本,卻還只是插秧的時候。

IMG_0245

川口由一住在奈良附近的小鎮上。鎮上的房子小巧素雅,街道清爽,這樣的恬靜氣氛,是會讓離家的遊子永遠難忘的吧!日本的民宅建築大多非常低調,少見誇耀富裕的霸氣風格,我很喜歡。

R0015978

川口由一的家是純木造的老房子,非常的古樸。他自己住的空間不大,卻蓋了一間寬敞的講堂,可以看得出來平時應該有非常多人來向他請益。這同時也是他與太太的繪畫工作室。

R0016103

室內的擺設簡單,自然植物與布料木材相映,沒有多餘的裝飾,卻有讓人舒服的美感。

R0015983

R0016105

川口由一跟我們聊了許多自然農法的概念,一一解答我的疑惑,並給予我很多實用的建議。

IMG_0249

一直在等待這一刻:與川口由一合照!

IMG_0257

這兩個小姐也跟川口先生合照。

R0016125

川口先生送我幾本書,還簽了名。他寫上了:「地球是宇宙的樂園 諸神的花園」

R0016123R0016120

回家的路上,心裡好激動,思緒澎拜。默默許下了願望:希望能邀請川口由一來台灣,指導我種稻並且公開演講。而在那之前,我要先舉辦「自然農工作坊」,時間預計是2011年的3月,也就是插秧時節。希望各界朋友們來參加。

2010年11月2日 星期二

鳳林種稻記2010- 第二期稻穗低頭

R0018032

水圳的灌溉水停了好久,真是令人心急。正值結穗時期,缺水不是好事。但想到田裡保持著許多草,可以幫忙保溼,就稍稍寬心了些。

R0018027

曾在日本與川口由一先生聊過插秧的事,他點出一個我沒想到的事:日本的自然農法插秧,可以一穴一株,因為日本冷,稻子生長期長,分蘗數量多。但是在炎熱的台灣,稻子生長期短,分蘗少,他建議一穴可以插2株秧苗。經過觀察這一期稻作之後,我覺得川口先生說得實在有道理。我目前預計,明年的第一期一穴插2株,第二期要增加到一穴3株。

希望在經過一年一年實行自然農法之後,田裡的土壤更好了,最終可以一穴一株秧苗,發揮稻子最大的潛力。

R0018028

2010年10月29日 星期五

拜訪川口由一之2- 我站在奇妙的田裡

R0016004

2010年的六月23日,是我人生中的高潮。那天我見到了日本自然農法的先驅者川口由一先生,他非常和藹地陪著我聊了一整個下午,同時帶著我參觀他的田地。當然,不只是稻田,我們還去了他的菜園。

進到川口先生的菜園,我真的必須誠實面對自己心中的成見。

R0016033

雖說是在中壢這個工業都市長大,但小時候也不是沒看過人家種菜。在我的記憶裡,菜園就必須配上裸露的泥土。甚至到後來,心中再用自己族群文化裡「勤勞就是美德」的觀點去加強那個印象,將「裸露的泥土」無限上綱成「有雜草就是懶惰」的結論,然後形成一種成見。

即使最近親自用自然農法種了些菜,那些成見依然殘存。

現在站在這個奇妙的田地裡,就讓那些成見慢慢退散吧。三十年不打田不耕地之後,出現了一個滿是草的菜園,腳下的泥土柔軟無比,即使穿著鞋,依然能感受到腳下的草與泥,又厚實又溫柔,腳步也隨之輕柔起來。

自然農就是這樣啊,從腳底就可以感受到。

R0016003

川口先生領著我,向我介紹各種蔬菜。

青椒
R0015989

苦瓜
R0016009

豌豆
R0015991

幾乎每一種蔬菜在成長的同時,旁邊都有它種蔬菜的幼苗正在茁壯。例如,蕃茄旁有高麗菜。
R0016000

萵苣旁邊就是玉米。
R0016032

因此,一行蘿蔔正開花,旁邊就是一行正發芽的高麗菜,其中點綴著一些薑,底層就是無數厚實的雜草。這樣的景象,遍佈川口由一的菜園裡。生物多樣性,川口先生在他的菜園裡直接實踐。
R0016017

這樣的菜園,乍看之下彷彿一片雜草。但是彎腰低頭細看,若看懂了,就會看到一片生機盎然。

R0016027

攝影實在太貧乏,無法重現我在這奇妙田地裡的豐富感受。但我還是試著捕捉,例如,腳下的散亂雜草。就是這些雜草,使泥土保溼、使土壤的生物豐富,也就使得土壤肥沃起來。
R0016029

有注意到嗎?川口先生的田裡,所有農業資材,都是自然的,都是可分解回歸給泥土的。他完全不使用塑膠。雖然他並不把這樣的想法掛在嘴上,但他就是在生活裡實踐。
R0016010

例如他搭的瓜架,用樹枝與木樁靠在一起,連結處全用草繩固定。看似凌亂,卻是頗具個性的造型,彷若漂流木藝術品。日曬雨淋後,慢慢出現一種與環境的協調感。若用塑膠的桿子來搭瓜架,整齊劃一,那又是另一番景象了。整齊劃一未必是適合作物的,卻可以滿足人心裡對秩序的依賴感。

三十年的自然農耕種之後,川口先生是不是已經轉而信賴自然之律?

我又想起了那句話:「一塊田地的狀態,就是耕種者心靈的投射」。雖然嘴裡說的語言不同,但透過他的田,我彷彿窺探了川口由一的心靈。

來到日本,許多人、許多事,每天每天衝擊著我的眼界,我不得不開始反省。

2010年10月27日 星期三

採收洛神花

R0018007

經過半年的成長,長在山上旱地的洛神花收成了。他們成長在非常嚴苛的環境:不施肥、不用農藥,以自然農法種植;地上泥土較少,大多是碎石;沒有水源,所以從來沒澆過水;只在幼苗期除過幾次草;上個月在鳳林附近登陸的大颱風將大樹吹倒、將所有的草都吹趴了,洛神卻還繼續成長,依然結出漂亮的洛神花。

R0018008

種在山上旱的的黃豆、黑豆、旱稻都在這樣的嚴苛環境中消失了,就只剩洛神花,依約而來。我們有了可以跟雜草抗衡的英雄了。

R0018014

雖說是洛神「花」,但我們食用它的部位其實是開花之後的花萼。

R0018021

採收時,一朵朵剪下,望著那鮮紅色澤,想起了去年做的洛神蜜餞,酸甜酸甜的。哇,邊採收邊流口水,這還是第一次!

R0018013

洗淨之後,也要把他們拿來做蜜餞。嗯,當洛神果醬應該也不錯...

2010年10月16日 星期六

吃飯會

R0017870

那布&巴奈邀請我與小美到台東都蘭一起吃飯。稻穀由我與小美提供,然後朋友們一起杵米,將稻穀脫殼成白米,然後煮成飯,大家一起享用。

非常有意思的吃飯會。加上手工脫殼,整個生產米的過程都是手工的,完全不用石化燃料。也就是,用人的雙手,就可以種出米,吃到米,不依賴機械。

「不依賴」,嗯,這種感覺真不賴。

R0017857

想想,一般來說,要吃一口飯,得先去賺錢。然後用錢去買米,然後才能有飯吃。

在這個吃飯會裡,米是我與小美親手種植的,自然農法,不耕地、不用農藥、也不施肥。過程純手工,不依賴石化能源。連稻穀的乾燥都用日曬。那布&巴奈借來布農族的臼與杵,大家輪流勞動,用人力使稻穀脫殼。

R0017854

這樣子吃一口飯,與平常時的一口飯完全不一樣,充滿了歡樂。這口飯與錢無關。

R0017879
R0017873

後來,吃飯會來了超過六十位朋友共襄盛舉。好多人自己提著一道菜來豐富這個吃飯會。會場的一端還擺了個石板烤肉台,在那邊BBQ,實在有夠厲害啊,都蘭人!

啊,好險,我們帶的米還夠吃。

R0017880



空氣極度透明的日子,遠眺都蘭,都蘭在厚重的雲下,跟海對面的綠島一樣,好清楚。

R0017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