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工作假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工作假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9年3月21日 星期六

與泥土最近的距離(四):吃飯!理所當然



DSC_0843
除完草,工作了一下午,蕭大哥與大嫂叔貞煮了一桌子好菜,請大家吃晚餐。

而主食呢?當然就是拿自家田裡的米來煮白飯。很奇怪,在萬安村,吃起自己種的米,總是特別有滋味。是心理作用嗎?還是水質好、空氣好?我不確定耶.....

小孩子們也早早坐定,盯著滿桌菜餚,盼望著吃飯。成年人都手捧著飯碗,互相客氣地讓位。其實不要客氣啦,我覺得大家都盡了一下午的力氣,在田泥裡穿梭,彎著腰或跪著除草,每個人都為手裡的那晚飯盡了力。所以,不論年紀,每個人都很有資格吃飯。

嘿嘿,有多久不曾這樣理所當然的,與一大群朋友共同勞動工作呢?

來!給他大口大口的吃,開懷歡喜的吃!

DSC_0855

DSC_0846

DSC_0857

2009年3月9日 星期一

與泥土最近的距離(三):除草的要領


DSC_0826
將近5個小時的除草工作結束,不怕冷的留下來拍照,怕冷的已經跑去換衣服啦。 攝影﹕汪琇眉

我女兒下田前來跟我確認了三次﹕「我衣服弄髒可以嗎?」「上衣弄髒有沒有關係?」我也笑著回答了三次﹕「你的衣服如果沒髒,就不能吃晚餐」。最後一次還加一句﹕「衣服越髒可以吃越多」
##ReadMore##

於是,她就開開心心在田裡爬啦!我還沒除完一行,她就已經爬到對岸了,我又叫她回頭來幫我。

事後問起她,草怎麼除的,小孩子說不出所以然,就說把小草用手左抹抹又抹抹。再追問細節,她聳聳肩說不知道然後就一溜煙跑去玩了。

DSC_0518DSC_0554
愛吃飯樂團的創作者冠宇(就是我啦)。 攝影﹕汪琇眉

其實,除草的要領,在於「挲草不如挲泥」這句話。下面這段,是我第一次下田除草的心得
在萬安的有機稻田,走進田裡泥裡還不夠。在萬安,所謂的挲草,是跪著挲,大腿屁股幾乎浸在泥水裡,用最貼近稻子最貼近土壤的角度。十個指尖彎曲如鷹爪,雙手並用,在一棵一棵稻子間的泥土上輕輕扒梳。雜草小株就將其抹進泥中,大株的拔除後可將他塞進泥地深處,防止他生長。接著將扒梳過的泥抹平。等泥稍乾,表面會結成一層硬皮,阻止雜草繁殖。


DSC_0628
攝影﹕汪琇眉

這次,我又多領會了一些﹕將泥爬梳完,抹平的時候,要用手刀仔細的抹平。盡量將高低不平的田泥整平,若有凸高之處,容易叢生雜草。越平整越不易長雜草。

啊!也難怪一般農家不太願意讓人幫忙除草。因為若不了解這些原理,恐怕越幫越忙。蕭大哥的農夫直購的田地,就有了訓練班的功能,可以讓我們這些不熟練的生手有難得的練習機會。

DSC_0637
蕭大哥帶著大家練習除草。 攝影﹕汪琇眉

2009年3月6日 星期五

與泥土最近的距離(二):靜心的一刻


DSC_0506

十幾個人,在田裡齊心工作,談天說泥,大聲開玩笑。田裡的聲音傳的遠,每個人說話聲音都好清晰。但漸漸的,漸漸的,話少了。是累了嗎?可能有一點腰酸吧。是專心嗎?眼前只有草、稻、泥、水、手。整個田裡,只剩下啪啪刷刷的泥水攪和聲。好安靜。我猛然想起,靜坐的要領,不就是這樣嗎!我享受著這一刻。
##ReadMore##

DSC_0578DSC_0569

DSC_0601DSC_0615

剛才站在田埂上,覺得蕭大哥應該是多慮了,因為在田埂上看不到雜草。但是一跪進泥裡,才驚訝地發覺,滿田都是小小的雜草。在這個春天發芽的時分,若幾天不管,雜草就會拔高,長得粗壯。

DSC_0597DSC_0560

DSC_0680
趴在田裡近看才能發現的雜草,滿田都是

2009年3月5日 星期四

與泥土最近的距離(一):愛吃飯的除草假期


這是離泥土最近距離;這是離都市塵囂最遠的時刻。
小孩子弄髒全身不會被罵反而被稱讚。
這是工作中的遊戲,遊戲般的工作。
這是愛吃飯的除草工作假期。

DSC_0519
映何,小學四年級。 汪琇眉攝影
##ReadMore##

一個星期前,蕭大哥捎來消息說,田裡的雜草太多啦,他心裡好擔心,如果不趕快除草,恐怕草會比稻子長,就麻煩了。

我心裡也好擔心,擔心我們這一群菜鳥幫農,沒辦法幫到忙,或是幫成「倒」忙。因為我們如果不能將田裡的雜草除乾淨,或是事情做一半就退卻喊累休息,那麼蕭大哥的麻煩就大了。

除草是有機稻作裡最累人的工作,也是大部分農人望之卻步,不願棄農藥轉有機的原因。

DSC_0603
雪莉。 汪琇眉攝影

接著,農麗的大錦打了通電話來跟我「溝通」觀念。他說,我們是要去玩嗎?他說,希望不要去玩,希望去田裡真正的工作。

我欣賞他的氣魄。有這樣的夥伴,我的擔心就少了一半。
DSC_0568
大錦。 汪琇眉攝影

除草工作開始的那個下午,天氣由晴轉陰冷,北風漸起,但沒下雨,是個適合除草的好天氣。蕭大哥首先下田,為我們示範除草的要領。先是站著除,後又跪著挲。

DSC_0635DSC_0634
蕭大哥示範跪下挲草。 汪琇眉攝影

十幾個人擠在田邊看起來人多,一旦散入田中,卻稀稀落落。
DSC_0528
汪琇眉攝影

2009年3月2日 星期一

我開始想念你們了


農夫直購的除草結束後第二天,
一大早起床,旭日剛爬上海岸山脈,我就抓起相機,走到稻田邊,拍照。
看著滿田遍佈的我們大家的足印,以及大腿、膝蓋奮力跪著除草的深深的溝痕,
各位,我開始想念你們了。

IMG_3789
朝陽中的足跡
##ReadMore##

IMG_3779
跪出來的溝痕,這是有機農耕的驕傲

我正在等待照片,
接下來陸續跟大家報告我們除草工作假期的心得.....


雪莉、竹嫻、宏熙、素蘭、辰辰、蕭大哥、大嫂淑貞、雪滋、小美、大錦、Peggy、麥可、昕偉、育憬、大寶、二寶、何何、阿眉

IMG_3784IMG_3777

2009年2月23日 星期一

田裡的雜草兒們正在等我們

剛剛與蕭大哥通了電話,跟大家報告一下,
農夫直購的田裡,雜草正茂密的生長著,
蕭大哥說,心裡真的會擔心呢!實在長得太快了。

各位,我們的除草大隊即將出發,
大家由台灣各地前往池上萬安村。
2/28 與 3/1,希望我們除草順利。

2009年1月11日 星期日

2009年1月的萬安稻田

排出時間,我又來到萬安。本以為田裡在休息,沒事可做。
我錯了。
蕭大哥教我鏟田埂,為農曆年前的打田翻土做準備。這裡將要繼續種下下一期農夫直購的稻子。
IMG_3354

##ReadMore##
這是比打田還要更早的工作。目的一方面是為了除掉田埂的草,二方面修護田埂,第三個目的是鏟掉一些田埂土,不讓田埂堆積得太厚-因為田裡打田以後,還要在田埂塗一層泥防止漏水,如果不趁此時鏟掉一些土,一年一年堆積,田耕增厚,可耕田地面積便會縮小。

我們一面鏟,一面就發現了田鼠鑽的大洞。難怪上一期,我們下方的田地抱怨我們的田埂漏水。

蕭大哥教我拿稻桿泥土將鼠洞堵住,還要倒拿鋤頭將洞裡的土及稻桿 "杵"緊。
IMG_3352

鏟好的田埂
IMG_3355

Ilid Kaolo小姐也拿起鋤頭實習。但她的拿手絕活還是撿野菜- 遍地長滿的油菜花。
IMG_3360IMG_3375

農夫直購的稻田裡,油菜花種子撒下不久,還都小小棵的。活潑好動的狗 "土土" 飛奔在田間。
IMG_3297IMG_3298

但是不遠處的有機米集合栽培區裡,阿通叔的田,油菜花正開得艷麗。蝴蝶、昆蟲好多好多,鳥兒高興得在田間到處飛翔。
IMG_3327
IMG_3320

2009年1月11日,晴時多雲,氣溫偏低。台東池上萬安社區附近的稻田,有的已經插滿秧,有的放水正在打田,有的翻過土一遍咖啡土黃色,也有的滿是黃橙橙的油菜花。色彩多變,每天可能都有變化。

而這些顏色的變化都與農人的工作有關。
IMG_3374

2009年1月3日 星期六

自助式 Baby Boss(第二集)

(欲知前情,請看第一集
蒐集了兩大包落葉,扛回家,我們就進入第二階段的自助式Baby Boss....

堆肥製造者」!很酷的職業吧。

我們採用麻布袋堆肥法。首先,準備一個米店買的麻布袋(家庭五金行也有),大約5塊錢一個。先倒一層落葉進去。(這裡用的是學校裡的松樹落葉,針狀)
IMG_3209.JPG
##ReadMore##

然後倒入廚餘。果皮菜葉蛋殼都好。
IMG_3192.JPGIMG_3196.JPGIMG_3198.JPG

接著,準備米糠。我們這裡用的是愛吃飯農夫直購碾米剩下的米糠。可以算是有機的哦。
IMG_3200.JPG

撒上米糠。米糠會幫助廚餘發酵分解。咖啡渣也很好用,可以跟巷弄裡的小咖啡店、早餐店討來用。
IMG_3202.JPG


將麻布袋搖晃一下,再鋪上一層落葉。最好可以用鏟子攪拌一下。
IMG_3204.JPGIMG_3210.JPG

挖一點泥土混入也很好,增加堆肥裡的微生物,幫助發酵分解。
IMG_3214.JPGIMG_3215.JPG

最後,將袋口綁好,一次次慢慢累積廚餘,等待麻布袋堆肥熟成啦!
IMG_3218.JPG

兩個月後,這些堆肥就會變成這個樣子,好像泥土一樣,差不多就可以用了。
IMG_3223.JPG

然後,可以來種菜種花囉!種蔥很適合冬天。請靜待下集- 蔥蔥。

PS: 麻布袋堆肥是從一本很棒的書上學來的- 居家堆肥活用百科,城市農夫 阿不 著
IMG_326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