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7日 星期五
冠宇小美の南澳種稻記2011 不耕地插秧
自然農的基本想法是什麼?是「不耕地、不靠外來之物、不將田裡之物攜出、不與蟲草為敵」。眾多生物在田裡共存共生,是自然本來的面貌。
人類的農耕手段總是蘊含著與自然衝突的因子。不耕地插秧,就是希望讓稻田盡量接近自然本來之面貌。
一枝枝的稻秧插入田中,身旁的草類,或被保留或被割除,都盡量不斷根。割下的草葉就留在田裡,提供福壽螺當食物。
今年插下的水稻有三個品種:高雄145、台中秈10號以及「四姊妹」。
「四姊妹」是什麼?去年在鳳林插秧時,有四位政大的學生來幫忙。當時插下的秧苗是我們不知名的品種,經過自家採種、選種後,今年開始種在南澳。由於不知名,我們都暱稱這稻子「四姊妹」,讓我們記住當時四位妹妹來援農的義舉。
高雄145最初是鹿野「感恩米」的壬佶所贈,去年又在花蓮鳳林我們自家採種而得。其實品種在經過幾年的自家採種後,會隨著當地的風土而漸漸演化出適應當地的基因,對於農改場來說,這是變種,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了。但這樣的結果是我樂見的。本來就應該種植適應當地風土的植物,「適地適種」不是嗎?所以我們的「145」應該不能繼續叫145了吧,索性把它改成「伊市舞」好了,哈哈。
台中秈10號是有名的秈稻,具有秈稻易於人體消化的特性,又有部份梗稻的黏性口感。這次的種子是由南澳的秀明農法農友所採種提供。
一般的手工插秧,就已經被認為非常累人了,我們所做的不耕地插秧,更是可以把體能逼到極限。這樣的操勞之中,身體機能卻非常健康,吃得好睡得飽。
我的生活裡,音樂的工作勞心,而田裡的農事勞力,剛好是很好的平衡。音樂裡心靈的飛躍,與農事裡單純生活帶來的身心寧靜,都是生命中難得的美好。
「不耕地,讓眾多生物在田裡共存共生」這樣的心願,在這個處處講究效率的社會裡應該很難受人青睞,甚至還會被人嘲笑吧。目前,我們做得還滿開心的。所以,這樣累人的事,就讓我們這樣的傻瓜來做吧。
接下來就是補秧與除草了。自然農的除草非常有趣,也秉持著「眾多生物在田裡共存共生」的原則,不與蟲草為敵。以後慢慢的說。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2 則留言:
哈囉妳好,前一陣子有去南澳,並且參觀阿江的自然米農田,沒發現你的這塊不耕地,太神奇了,好可惜,可以請教你這片地原本是種什麼的?另外如果下一季要繼續不耕插秧,原本的稻根要如何處理?感謝妳,我也有種稻喔,想尋求更棒的方法。
阿強
阿強你好:
我們那塊地本來是阿江他們的稻田。所以關於前一期的稻根,我們是把它們直接在插秧時割除。
有機會來南澳再詳聊!直接在田邊解釋比較清楚。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