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25日 星期三

愛吃飯.好客樂隊.「農夫直購」募集

萬安社區有機米栽培區一隅03

文/陳冠宇 攝影/邱德興

踩下去 踩下去
踩到田泥的最深處 做肥料
煩惱的事 鬱悶的心情
踩到田泥的最深處 做肥料
踩下去】詞曲: 陳冠宇

這是我最近寫的歌。2006年年底,一個寶貴的機會,我走進台東池上萬安社區,開始了我從未接觸過的各種農耕體驗,寫了這首歌【踩下去】

在萬安的有機稻田裡,由於不灑農藥,所以必須以人力手工除草。我跟著農夫們除草,他們慢慢地教我:這雜草叫水蔥仔,那叫三簾棍...雜草捆成一束,可以踩進泥土裡做肥料。一步步地走,煩惱的事,鬱悶的心情,好像也都被踩到田泥的最深處,做肥料。

這是一個藝術創作的計畫,我和影像創作者蔡之今共同發起愛吃飯創作合作社,以萬安社區、以有機稻米、以農夫的耕種生活為根,親身勞動、學習、記錄、創作。

但我們並不把這件事只當作純藝術創作看待。萬安有機稻田的耕種者,以保護環境為職志,但就如同台灣各地的農民一樣,產銷的問題一直困擾著他們。所以我們在藝術創作之外,發起這次的「農夫直購」。這個行動希望結合各位朋友的力量,直接向農夫訂購今年第一期,也就是7月份剛收割的稻米。第一次的訂購量也許少少的,但我們希望藉此機會累積共同購買的經驗,將來如果有越來越多理念相近的朋友們加入的話,我們希望可以推行稻米認購土地認養的產銷模式,為農民開另一扇門窗。

我們將向池上萬安社區的蕭仁義先生訂購他所種植的稻米。蕭仁義先生是萬安社區發展協會的理事長,在工作餘暇種稻。他的稻田在自家門前,不灑農藥、不施用化學肥料,同時注重生態的保護,所以在田邊入水處,還挖了一個小水塘,可以過濾泥沙,並提供田間生物的棲息。由於今年的三月及四月我也曾在這塊田裡幫忙除草撒有機肥,他便願意撥出部份稻穀供我們直購,與我們分享。 他的稻田景色如畫,此頁上方的照片就是今年六月—收割前一個月—在他的田埂上上攝得的。這次直購的米就來自照片裡的這些稻穗。

參加這個「農夫直購」有三個好處:
  1. 你將直接支持、鼓勵農夫以保護環境的方式來耕種。
  2. 農夫會直接收到你所付出的錢,沒有中間商居中抽成。
  3. 你將會收到值得信賴的米。你確確實實知道是誰種的、怎麼種的、何時種的以及米的產地。栽培這些米的農夫也可以了解,他的米有哪些人哪些家庭在吃。這種信賴、感情,不是去超市買米所能獲得的。
在這個「農夫直購」中,你將不會看到華麗的包裝袋;農夫自己碾製,不經過色彩選別機選米,所以也不會像米廠賣的米那樣粒粒晶瑩剔透。你所收到的,將會是樸實無華的米,是上天的恩賜。如果你認同我們的理念,如果你也愛吃飯,歡迎加入愛吃飯創作合作社&好客樂隊的第五次稻米「農夫直購」。

好客樂隊現場演出


關於我們的音樂創作、影像創作,以及萬安社區、有機稻米的相關訊息與照片、,請上愛吃飯好客樂隊的網站看看。


2007年7月20日 星期五

收穫的早晨


「是好是壞,半年的耕種,就這樣了」
走在田邊,阿通叔對我說。

2007年7月4日那天早晨,阿通叔的有機米田開始收割,趁
旁邊的割稻機把稻穀噴進卡車裡的空檔,我們三人站在一起拍照留念。卡車滿載後,就要運進米廠。


P1060772
照片裡的人(左起):
有機米栽培者 蕭煥通(阿通叔)有機米學習生 陳冠宇、割稻機駕駛 戴文賓

萬安辭典: 輪水

2007-7-16(大暑前一星期) 輪水

夜裡九點,跟著阿通叔,提著手電筒走稻田裡放水。今年的萬安,苦旱。久不下雨,午後有時老天垂憐下下西北雨,但不甘不願,只給一點。常常昨天才放滿打溼田,今天又乾掉。阿通叔的小鐵牛泊在半乾半溼的田中,等待水放滿才能繼續打田。所以今晚的放水很重要。

長期以來萬安就為缺水所苦,久無雨,東片山上的溪水就斷流。所以有機米區裡打了兩口井來灌溉,讓各農戶來輪水。

輪水是萬安地區獨特的供水制度。缺水時節,以自己的田地面積大小來決定供水的時間。阿通叔的田約兩天半輪水一次。今天輪到的時間是晚上九點。

傍晚之前,阿通叔就已經到田裡把每塊田的入水孔疏通。疊石塊、鋪肥料袋、塗泥巴、圍木板,把擋水柵欄準備好。

到了夜裡,輪水時間一到,就把各個水渠的流向改變,引入自家的田間水圳。不到一個小時,原本黃黃乾巴巴的田,就開始變成黑色。水更多一點的田,就開始微微發亮,映著天上的星斗,像黑衣上的亮片,黑金黑金。鼻子聞到微微的溼氣。

客家諺云:「小暑小禾黃,大暑滿田光」意思是說,小暑時節,稻田才剛呈現黃橙橙結實之色,到了十四天後的大暑,卻就已經滿園收割光光了。也許因為全球暖化的影響,現在的萬安,小暑時節稻子就已經收割完畢,昨天才是大暑,各處田裡就已經放水打田,「大暑滿田金(亮光閃閃)」了,阿通叔說。

萬安辭典: 撬冬

2007-7-06 撬冬 (khiāu tùng)

稻子收割後,所有的田地上,都有大大小小的農機在犁田翻土。農民們的話稱之為「打田」。

從前用牛拖犁,將泥翻過來曬太陽。因為是牛犁,翻過的泥土成塊成塊。客家農民把這樣的做法稱為「泥焙」(nai phōi)。

現在的人用火犁(曳引機)打田,泥土乾燥時可以打得鬆鬆碎碎的。這種做法叫「曬焙」(sāi phōi)。
不論牛拖犁「泥焙」或是火犁打田「曬焙」,總而言之,這些翻土的動作是為了要讓泥土歇息透氣,這樣的想法就叫做「撬冬」(khiāu tùng)。

泥土透氣休息後獲得了新生機,接下來生生長於其上的稻作收成才會好。也就是說,收成好壞,打田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

2007年7月12日 星期四

有機農業的價值: 古巴如何渡過石油危機

剛學到一件事:古巴已經轉型為非常徹底的有機農耕的社會。為什麼?
1990年,蘇聯解體,古巴原本穩定的石油來源被切斷。巴士停開,計程車停駛,化學肥料農藥也來自石油,所以古巴的經濟最重要來源- 甘蔗煙草 -及日常食品的農業無以為繼。突然面臨重大經濟打擊的古巴,整個轉往有機農耕發展。整個大轉變的原因就是缺油。

在十多年後,國際油價持續攀上高峰的時代來臨,古巴的這些經驗,就成了最前衛且珍貴的經驗。有一部紀錄片 "The Community Solution: How Cuba Survive Peak Oil" 就在講這件事。以下是預告片:





這部紀錄片電影的介紹: 流浪在他方部落格
The Community Solution 網站

*如果有人可以提供這部影片給愛吃飯來看,謝謝你,歡迎留言給我們或連絡我們